“巴蜀·Song·琴歌”音乐会—古典音乐与当代建筑的对话
5月10日晚,成都来福士广场和成都雅诗阁服务公寓特邀古琴琴歌表演艺术家贺兰泽先生,联合歌以素弦弦歌工作坊共同主办的“巴蜀·Song·琴歌”音乐会,在成都来福士广场的巴蜀馆成功举行。在巴蜀馆这样一个富有声学特点的空间里,以古琴自弹自唱的形式,将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城市文化以及传统美学的意义演绎得淋漓尽致。本场音乐会也是成都来福士广场巴蜀馆首次举办此类音乐品鉴活动。
巴蜀馆坐落于来福士广场塔一、塔二之间的七楼平台,是一个多功能的艺术空间。在音乐会开场前,成都来福士广场总经理宋有顺先生致辞,并表示,本场音乐会也是成都来福士广场作为综合体资源结合优势的体现,并邀请到场嘉宾体验巴蜀馆独特的文化艺术载体功能。
琴歌,即抚琴而歌,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琴歌融合歌唱与古琴的韵味,是诗词与乐相结合的艺术,集文学、歌唱和器乐于一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琴史-歌声》中曾记载“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现存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曾经是“孔子皆弦歌之”。这些记载说明古人喜欢和着琴、瑟歌唱,这种形式称为“弦歌”。唐宋时期,名家辈出,文人雅士常常借琴歌抒情言志,更将琴歌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贺兰泽是当今为数不多的中国传统琴歌演唱研究者。 在过去十五年的时间里,他致力于研究这种从西周开始就存在的中国文人音乐的演唱,力图从保存的资料中和诗词里找到属于中国独特的典型演唱的审美,并通过整理和解析,挖掘出经典和部分不为人知的作品,尝试进入古人所说的“逢弦必歌、逢歌必弦”的音乐生活状态。 在过往的演出中,为中文学者和音乐界前辈所称赞其歌声中有“高古之意境、名士之风采”亦有“时代之思考、实验之发展”。在他的演唱曲目中包含诗经、乐府、唐诗、宋词、中的作品,既有宋代流传下来的曲目,也有之后明清时代及20世纪后期琴家和他自己创作曲目。
歌以素弦弦歌工作坊是由贺兰泽先生与好友罗杰先生于2015年创立。以弘扬中国传统诗词、琴歌文化为己任,重构和推动中国自周以来的音乐,制作和运营一系列音乐会,戏剧行为与雅集、国学课堂讲座的品牌。
担任本次音乐会出品人的罗杰先生表示,在之前的各类音乐会上由于古琴这个乐器自身音量的限制,为了保证所有观众都能听清楚琴声,不得不使用扩音设备。而本场音乐会在巴蜀馆这个可容纳100人的全木质室内结构空间内,不用使用任何扩音器材,将古琴的泛音与人声振动频率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完美的听觉体验是非常难得的。
本次音乐会共十二首歌曲,以宋代音乐家、诗人姜夔的四首作品开场,向宋代文人致敬。然后按历史脉络再到明清一直到现代的原创作品。 音乐和建筑之间永远拥有对话的可能,贺兰泽先生创作的琴歌《望江楼》便是与成都标志古建筑望江楼进行音乐和文字的对话。除此之外第一次为琴歌创作套曲,以唐代女诗人薛涛三首诗进行的创作,并在当晚进行首唱发布。还演唱了大家熟悉的电视剧《红楼梦》的歌曲《枉凝眉》。最后和在场观众一起互动演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将音乐会推向高潮。
整场音乐会通过古典音乐与当代建筑的对话,让观众从琴歌的演唱进入诗词的画面与意境中,古今结合,引人入胜,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最浪漫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