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和鸣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伴随众人合唱的经典之歌,《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最后一期在5月11日落幕,但节目点亮的诗词记忆还在熠熠生辉,在广大观众群体中引发精神和鸣。
和诗以歌,古已有之。能够将古诗唱出新潮,让经典焕发新生的,《经典咏流传》可以说做出了创新性尝试,真正契合了唐朝诗人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让传世经典叩响当代心灵,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声音,也在古今中外诸多传唱人的呐喊中传播到更宽广、深远的地方。
经典不老,在时代传唱中焕发新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这一千古名句,让无数人对“回归田园”充满向往。诗词本意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让心灵在尘世喧嚣中归于平静。在《经典咏流传》第十一期节目中,朱哲琴对这首诗进行了全新演绎,声音空灵却不乏铿锵,没有仅仅停留在“归隐”的怡然自得之境,而是更为积极地去探寻人生“真意”。这样的改编来源于朱哲琴自身的经历。作为中国第一张全球发行唱片的缔造者,她曾在荣誉加身时选择行走于山野之间,去寻访、记录中国民族音乐,因为这对于她来说是更为有意义的事情。
当人们困顿于“樊笼”之中,被各种焦虑包裹之时,不妨回首千百年以前,聆听诸多先贤的心声,学会如何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相处。同样具有现实意义的还有夏伯渝和谭维维共同演绎的《山高路远》。这首汪国真所作的经典诗篇,原本是送给全世界第一个在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的女登山运动员潘多,但多年以后,一位中国老人用他自己的故事再次为这首诗加上坚实注脚。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43年五度攀登珠峰的夏伯渝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历经截肢、地震、暴风雨等磨难,这位七旬老人终于成功登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腿假肢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这也正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风骨,直到现在依然鼓舞着我们砥砺前行。
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词,经典从不会因为时光的老去而褪色,反而在代代传承中愈加闪亮,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我们与陶渊明等诗人相隔久远,依然能够感同身受的原因所在。《经典咏流传》正是通过和诗而歌的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生命力。这些诗歌跨越千百年之后到达现代,无论承载的是自然哲学还是处世之道,都变成无以复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与当今时代的精神家园建立有机连接。
文化浸润,在世界语境中精神和鸣
诗歌展现的是人类内心世界的语言,除了把经典诗词放在纵向的历史长河中去追溯本源,叩响当代人的心灵之外,《经典咏流传》还拓宽了横向维度,在世界语境中,使古今中外共同产生强烈的精神和鸣。
《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民谣诗人”钟立风手挽吉他轻声唱出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传世佳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也是节目开播两季以来唱响的第一首外国经典。诗歌中所蕴含的那一份朴实却又坚定人心的力量,来源于普希金透彻的人生体悟。那份豁达乐观,在中国古诗词中也不难寻见。黄绮珊曾在第一季唱响的《定风波》,让人瞥见苏轼在“乌台诗案”后仍可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阮痴”冯满天一曲《行路难》,让人听见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也能高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经典中蕴含的质朴、共通的情感关照,足够跨越地域、语言、时间的限制,直通人性生命中最隐秘的腹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那些美丽的诗歌语言,蓄积了许多伟大的心灵、智慧、品格、抱负和修养,对人们有一种感发生命的感动和召唤。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这也决定了《经典咏流传》这样一档提炼出具有世界意义文化内容的节目,能够展示出近者悦、远者来的文化磁场。“华尔街投资大师”罗杰斯的两个女儿唱响中国蒙学经典《声律启蒙》;美国姑娘克丽丝叮登上舞台,融合中国哲学,将自己对于“庄周梦蝶”的理解与感悟演绎出来。这种中外和鸣不仅是时代所需,也为文化交流和互鉴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融合传播,在曲高和众中传承经典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和传承,而传播和传承的唯一主体是人,如何让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经典咏流传》采用的创新融合传播方式不失为一种示范。大众能够在聆听和传唱经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全媒体时代大趋势下,节目将AI技术首次跨界应用到电视综艺中,推出“读诗成曲 传唱经典”这一全新概念和融媒体互动方式,推动文化传承与融合传播深度结合。观众在欣赏经典的同时,能平等地参与到经典传唱行列,在手机方寸之间就能方便快捷地传唱经典,反向输出自己对于经典的“再造更新”。
因为有了引入歌声合成、语音识别等 AI 技术的互动玩法,“读诗成曲”让更多的人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传唱人。不用担心五音不全,也无需考虑高门槛演唱技法,只需要朗读自己心仪的诗词,便能秒速听到自己的声音用“歌星同款”唱腔演绎经典歌曲。
人工智能“读诗成曲”、“AI撒”互动、全息AR投影“邓丽君”……为实现和大众双向积极活泼的互动交流,《经典咏流传》做出了许多尝试。这些引入新技术的传播方式,一方面加深了传统文化的时代烙印,一方面让文化节目曲高和众成为可能,由此才能真正实现“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的愿景。
《经典咏流传》在传唱经典,其实更是在创造未来的经典。若干年后,在节目中唱响的歌曲或许会像现在唱《诗经》一般,被未来的炎黄子孙传唱。
相关新闻
- (2019-02-02)人工智能实现“曲高和众”,《经典咏流传》“读诗成曲”让亿万观众传唱经典
- (2019-02-15)周笔畅首登《经典咏流传》诠释被世人误解300多年的“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