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佳味美享誉全国 PP视频《寻味中国》带你探寻高邮咸鸭蛋
汪曾祺在《故乡食物》中,对家乡高邮咸鸭蛋满怀感情,念念不忘。他说:“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确实,咸鸭蛋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生产,江苏省高邮市的咸鸭蛋最为享誉全国。在PP视频6月12日即将上线的《寻味中国》中,寻味人将带领观众一起去探寻高邮咸鸭蛋的秘密。
高邮是一座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就在这里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此处因水而盛,因邮而名,因驿而兴。江南水乡特有的芦花野渡、小桥流水成就了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高邮咸鸭蛋作为高邮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据记载,早在乾隆年间就已成为席上珍品。其传统制作工艺在2015年入选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1年被列为第二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一批高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百多年前,北宋著名词人秦少游就曾以鸭蛋馈赠其师友——时任徐州太守的苏东坡。三百多年前,大文学家袁枚到过高邮,品尝过高邮鸭蛋,印象极佳。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腌蛋"条留下记载:“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蛋",高邮孕育了高邮鸭和双黄蛋、咸鸭蛋这一世间精品,每年举办中国双黄鸭蛋节,丰富多彩的鸭文化也应运而生。五十年代,一曲高邮民歌《数鸭蛋》以其诙谐、轻快的旋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声震京都,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赞誉。高邮鸭是高邮人的名片,本期的寻味人将会带领大家了解从高邮麻鸭选种、养殖到鸭蛋的加工和腌制的全部过程,全面领略色美味佳,享誉全国的高邮鸭蛋。
本期节目中,寻味人将从汪曾祺笔下故乡的味道开始寻觅美味,分别参观传统的腌制过程和现代的流水线生产,全面展示高邮鸭蛋从挑选到加工无一不精的精致细节:在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实现了美食与生活的等同时,也更体现了高邮鸭蛋的独特与精美。
高邮鸭蛋看似简单,却舒爽顺口,个中滋味萦绕齿颊,隽永绵长,不论何时回味,都不会褪色和黯淡。端午将至,挖一筷子流着油的咸蛋黄,鲜、细、嫩、红、沙、油,搭配简简单单的一碗粥,热的温暖肠胃,凉的消暑祛热。
高邮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汪曾祺的故乡,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成为汪曾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能够批量产出双黄、三黄乃至多黄的高邮麻鸭有着怎样的养殖培育环境?结合了现代生产流水席那的制作工艺又有着怎样的奇妙之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锁定PP视频《寻味中国》,与寻味人共同感受水乡高邮的独特魅力,品尝高邮咸鸭蛋的醇香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