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音乐科技可持续发展校际交流研讨会”圆满落幕
研讨会上首先举行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随后东道主首师大介绍音乐科技系15年发展历程。预热过后,热烈而深入的研讨正式开始。
中国的音乐科技进入高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1993年,张小夫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音乐工作室电子音乐事业,由此拉开了音乐科技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序幕,各类各级艺术类高等院校纷纷建立与音乐科技有关的系科和专业。尽管与国际上领先国家相比,中国的音乐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落后了近四十年,但是中国师生求知若渴的激情在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的裹挟下,这门被誉为“音乐的未来”的专业,25年来,实现了令人称道的强力跨越,专业师资和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理论深度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社会参与热潮涌动,并被赋予了保护与传承中国音乐的重要责任。
音乐科技这门学科涵盖的专业广泛,涵盖四个专业方向——音乐声学、乐器学、录音与扩声、电子音乐制作。目前,全国音乐与艺术院系普遍开设了音乐科技相关专业,理论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毕业求职等各方面发展平稳,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建设。近几年更由于科技发展迅猛,传媒发达、智能手机普及,更为音乐科技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每年有大量学子报考本学业,而毕业生的出路形势同样火热,有的学校毕业生甚至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
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为:“相较于国际领先国家,中国音乐科技教育的水准处于什么水平?差距在哪里?有何自己独特的优势?”“与传统音乐学科相比,音乐科技非常年轻,堪称最年轻的一门。请问,音乐科技在各个院校的生存状况如何?业界和社会上给予音乐科技的理解和支持是否令人满意?”“从发展的眼光看,音乐科技目前急需独立深入发展还是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在党大力强调发展中华文化特色的今天,音乐科技在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国音乐方面的责任和担当如何?”“从生产方式、传播模式、商业模式三方面,音乐科技怎样改变了普罗大众的音乐生活?”等等。围绕上述议题,各位专家详细介绍了各自的具体情况,对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沟通了看法。与会者一致看好音乐科技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果说,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那么,音乐科技也无时无刻、潜移默化地改变、引领着人们的音乐学习和与音乐有关的生活。音乐科技一定会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以及大众音乐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从而更加有益于社会的整体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应有的力量。
在本次研讨会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组织了一场名为“音为梦响 音梦翱翔”——校际交流讲座音乐会,上演了《墨舞 琴韵》《侠风》《The Green Poem》《蓝色多瑙河》《爱乐之城》《霾》《水乐系列》《发往火星的@∥》《绳索与声线之歌》《以美济心 文化自信》等充满现象、流光溢彩的音乐会。音乐会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市八一学校等由大中小学师生共同参与制作、演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音乐科技支撑下的现代音乐会的独特魅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与会专家如下: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庆新 《人民音乐》编委,原副主编
王 铉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博士,中国电子音乐学会理事
申 林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录音艺术专业负责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子晋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副教授,音乐声学/乐器学教研室主任
刘 娜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教研中心 教研员
杨宣华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理论所所长
张萍萍 北京八一学校音乐教师,合唱团辅导教师及常任指挥,中国合唱协会会员
张小夫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
郑嘉庆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
娄 炜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特聘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
班文林 中国音乐学院录音教研室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会员,日本音乐学学会会员
秦诗乐 上海音乐学院电子音乐设计副教授,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
黄志鹏 人民音乐出版社电子音像中心主任
程伊兵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副教授,电子音乐/录音教研室主任
相关新闻
- (2017-09-15)阿沁受邀任酷狗校际音超五大赛区总评委,引领音乐梦想
- (2017-11-24)酷狗校际音超联赛席卷全国,深度打造原创音乐内容生态
- (2018-01-04)2017乐舞校园校际街舞PK赛圆满落幕
- (2016-08-16)vipabc与姚明携手开启“世界与你对话”新时代
- (2016-09-21)乐视视频打造全媒体模式 开启全景综艺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