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马锐:《芳华》,青春绚烂的残缺
电影《芳华》讲述了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西南某军队文工团几个年轻学员的故事。通过对刘峰,何小萍,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陈灿等性格的展现,命运的诠释,讴歌了无悔青春,尤其深刻地思考着“残缺”。导演着力于通过感性人物的塑造解读人生的关于“残缺”的哲理:身体的残缺,心智的残缺,母爱的残缺,良知的残缺,性格的残缺,社会的残缺等等以及残缺人生的价值,意义。
刘峰,部队文工团里一个由于帮助别人腰部受伤,又在对越南的反击战中失去了右臂,身体残缺的青年舞蹈演员。他没有因为命运多桀,失去了舍己为人的英雄本色,更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大众的庸俗异化,而失去了真诚朴素的本性,他知足于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身体的残缺与灵魂的纯净虽然不和谐的融在一个人身上,但这未尝不是一种更绚烂悲壮的色彩。
何小萍,部队文工团里一个父亲是右派的女孩,成分的因素使她常常被战友们欺负,她自卑到了不敢说真话,一个心智残缺的青年舞蹈演员。她的清纯善良并没有因为她偷了同事的夏季军服去拍照等小的欺骗行为所沾污淹没,最终以自己的身体保护伤员的行动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个从小在歧视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孩,心智的残缺使她在拥有“英雄”称号的时刻难以承载。舞蹈《沂蒙颂》唤醒了她的本真,最终与刘峰相依,知足平静地生活。
影片的第一人称“我”萧穗子,并没有因为母爱的残缺自艾自怜,父爱的力量让她努力融入集体的怀抱,感受到战友们给予的爱,成为她今后成功的动力和源泉。
林丁丁,在刘峰向她表白爱情被战友无意撞见,自私胆小的她向组织上诬告了刘峰,致使刘峰被审查,下放到基层连队工作。这个怕失去前途,良知残缺的女孩以远嫁异国成就了她最终的前途。
以郝淑雯,陈灿为代表内心充斥着优越感的高干子弟,他们性格的残缺,以陈灿牙齿的摔落,萧穗子大方地献出自己的金项链,陈灿却不以为然的态度得以外化呈现。陈灿牙齿残缺了,也许不能从事专业吹号,但并不影响他们借助父辈的特权成为时代的宠儿。
导演对时代的残缺,民众无意识的残缺作了有分寸地把控。也许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过波折,有过残缺,但不影响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导演冯小刚用了一组比兴的修辞手法:在描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一组排比的镜头,医生护士们动作协调统一地铺被单,统一地布置手术室,拿药品,挂针水等,这组镜头非常具有张力。这种快速,协调,统一体现了一个国家面对任何战争,灾难的强大的凝聚力,完美协调的能力,和谐统一的步调……我个人认为这组镜头在表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堪称经典。
这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电影,它在诠释了社会的,时代的,人生的种种残缺同时,导演非常巧妙地通过对部队文工团的背景表现,以具有时代感的舞蹈歌曲《沂蒙颂》,《送战友》,《那些花儿》,《绒花》等着力讴歌了过去那个时代最闪光,最值得怀恋的精神风貌,这人生种种的残缺在人们充盈的精神世界里微乎其微了。
过去的时代是年轻的,是充实的,是绚烂的,是残缺的!那么现在这个时代呢?导演冯小刚不失时机地通过城管与刘峰的冲突,表现了金钱至上的民众无意识的英雄沦丧状态。民众心理英雄主义的残缺更可悲!这也是导演冯小刚试图传递的社会的,人生的哲理思考。
同样,电影艺术本身总不免残缺之处,我看了一些从不同角度评论《芳华》的影评和观后感,对导演的风格,结构,节奏,技法等发表不同观点,这里我就不赘谈了。觉得电影《芳华》最遗憾的是“何小萍穿着病号服舞蹈《沂蒙颂》”这场戏没有展开,这场戏是人物的复活,是整部电影情绪高潮点,相当于一篇文章的“文眼”的地位,到了引发观众情绪的最终舒展,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可能导演冯小刚过多考虑这部电影散文式小说的风格定位,淡化戏剧的处理手法,其实很多外国经典电影,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主题,人物情绪的变化,观众心理的需求等进行创新融合的。
电影《芳华》在残缺中绚烂着——
相关新闻
- (2017-09-11)马锐亮相芭莎明星慈善夜 力挺好友苏芒为爱而聚
- (2016-06-12)《权利的游戏》导演将来华 打造东方玄幻巨制
- (2016-06-16)天悦东方林正豪宣布英雄IP计划 郭在容笑称“不会让出导演权
- (2016-07-13)《消灭大学生》西班牙电影节荣获最佳外语片导演奖
- (2016-08-28)唯美派代表导演倾力打造首部翻拍穿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