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戛纳电影节“零入围” 艺术品质低
新华社法国戛纳5月19日电 综述:中国电影戛纳电影节“零入围”
新华社记者张曼 张雪飞
第6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角逐如火如荼,华语电影的缺席引发中外影人关切。与“零入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已达440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国内市场火爆却缺席国际电影节竞逐,引人深思。
国内票房“火” 戛纳赛场“冷”
谈及中国电影在本届戛纳电影节的“零入围”,业内人士表示遗憾的同时坦言,目前国内电影市场蓬勃发展,注重电影艺术性的戛纳电影节对中国影人的吸引力已然变弱。
担任此次电影节技术奖项评委的中国导演高希希告诉记者,目前想通过作品来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已经不太多了,“以前导演可以通过参加一次戛纳电影节获得成功,但现在认同艺术电影的人太少,戛纳光环已不如前”。
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佟爱明表示,在票房驱动下,国内电影制作周期越来越短,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有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却并不一定能带来太大的经济效益,“似乎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前来参加电影节的不少中国影人都认为,目前中国电影票房火爆,大部分中国电影都定位在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热情有所降温。一位参加戛纳电影节的中国发行公司工作人员承认,拓展国际市场的投资回报过低,愿意在海外营销的影片越来越少,“与其高成本走出去接洽国际市场,不如在国内多做宣传回报高”。
另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国内不少影人不愿拍摄能冲击电影节的影片,但中国的一些明星对红毯走秀却热情依旧,“争相前来走红毯,希望借机提高知名度”。
一位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国内制作人告诉记者,大部分影星走红毯是希望“利用戛纳电影节宣传自身和影片,促进影片在国内市场的票房”。
商业规模大 艺术品质低
据中外影人分析,此次中国电影“零入围”虽有偶然性,但折射出中国电影的艺术性并未与电影市场同步发展。
中国电影基金会副理事长阎晓明告诉记者,眼下中国电影的繁荣实际上是商业片的繁荣,“艺术品质并未同比例提升,中国电影在艺术性上还不能与其商业规模相匹配”。
近年来,中国艺术电影缺乏依托点,没有生存空间。“在目前的票房结构和赔不起的心态下,(艺术片)难以获得资金支持”,高希希说道。
执导中法合拍片《夜莺》的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也认同上述观点:“中国平均每年推出600多部电影,但基本都面向本国市场,以娱乐大众和迅速赚取高额票房为主要目标,这是中国没有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的一个原因。”
弥勒告诉记者,他遇到过数位“有才华,有好故事”的中国年轻导演,但是这些年轻导演大多表示,由于缺乏资金以及出于票房考虑,不得不放弃艺术佳作的创作。
去年获颁戛纳电影节“金马车”奖(终身成就奖)的首位华人导演贾樟柯说:“将来能够进入重要电影节的中国年轻导演这几年确实很匮乏,有后继乏力的感觉。”他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直言,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速,“电影制作急功近利,迎合观众,感觉中国电影的艺术性在下降”。
相关新闻
- (2015-08-06)汪峰回应章子怡怀孕传闻:是电影的宣传(图)
- (2015-08-06)《勇者奇兵》群星反串体验“三国争霸”
- (2015-08-07)邓紫棋担任"好声音"梦想导师?节目组:一切还未定
- (2015-08-07)《星动亚洲》赵权挑战李玟蔡妍获学员献花
- (2015-08-07)看杨幂产后如何穿成"少女""最拼辣妈"生女一年作品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