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影视:走进人心,走出国门
大主题“做小”,小人物放大
主持人:在主题创作方面,影视作品如何把主题“做小”,触动人心?小的素材又如何做深,成为时代浪花而非简单个案?
高希希:其实这几年一直在大的主题创作结构里不断翻滚。拍《大决战》(2021年剧集)时,我们面对这种主题,首先想到的是在结构上如何体现,要先找到一个核心命题。《大决战》30年前就有人拍了,我们重新拍它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我们主创部门不断讨论和探索,找到一个方向,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时,面对这样一个主题,我们首先要解释一个问题——是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冲破了黑暗、完成了这场大决战。解释的大主题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这个解释清楚,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只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
严从华:因为我家是农村的,我对农村的事情比较了解,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多年里无数的干部群众付出了巨大努力,就是为了让人民脱贫,过上好日子。一旦走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庭,就会被他们的事迹感动。
杨磊:我从《三体》入手来谈。因为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影视作品里,科幻是一个小门类,所有人都在问,“导演,我们应该怎么去拍科幻?”我想拍一个给中国人自己看的科幻。小时候看美国、欧洲的科幻作品,它们都在讲述自己文化领域中的故事,比如,《星球大战》就是在讲欧洲二战时期的一些历史,把它科幻化。我们拍自己的科幻时,如何找到自己的根、讲自己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回到“时代旋律”,我觉得最终要回到观众的体会和代入感上,比如2008年是奥运会,所以2007年的故事用大量奥运会背景来叙述,虽然和《三体》没什么关系,但我们创造了一个讲述的环境。
郭晓东:演员在诠释大时代下小人物时,需要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去观察、体验他们的生活,尽可能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表现出他们的生活常态,这是演员需要做的。
拿《我们这十年》来讲,我演的是一个军人,其实我本人以前也是军人,在八一厂待了14年。我觉得演员在演绎过程中一定要捕捉到这十年当中军人的成长历程,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当时去了保定的一个部队,和军官们同吃同住近20天的时间,去了解他们带兵的感觉、实战演习的状态,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很多我们军人身上特有的热血,有很大的收获。
王小枪:从剧作角度,第一是回归到人物,塑造比较生动的人物,让观众觉得既不脸谱化又比较信服;第二是故事,也就是情节,我觉得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之后再是一些表达,我觉得从技巧上来讲,也应该是有顺序的。
走出去与走进去
主持人:从“华流出海”的角度看,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在海外有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傅斌星:首先是故事,其次是制作品质,我们会发现国内表现比较好的影视作品,同步在海外也会表现比较好。对于有情感共鸣的故事,大家在底层逻辑方面是相通的。
在传播和发行环节,“走出去”非常重要,但是在不同国家的文化里,可能有的时候“走进去”更重要,只有走进去了才会理解他们的文化和差别,推荐我们剧目的时候才更高效。同时我们也会对一些桥段、细节重新编辑,以尊重他国文化为原则重新传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近几年短视频在国内外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都非常大,所以我们在海外发行时也开始借助短视频的剪辑来进行营销、包装、导流。
王一栩:我们在《苍兰诀》《七时吉祥》《狐妖小红娘》里融入多项非遗。无论从视觉的效果、世界观的构造,还是演员本身的情感表达,我们都致力于打造东方美学,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之美。
主持人:《大山的女儿》豆瓣评分9.3,约4.5万人打分,这样一个主旋律作品,如何能够获得年轻人的喜爱?
严从华:这个剧作说的是一个年轻女孩,算是大女主,以她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表现。我们一直在讲“90后”在干什么,他们在各行各业奋斗。这个剧有故事、有人物,实现了我们的创作初衷——把人物形象树立在老百姓心里。
主持人:《三体2》的开发情况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杨磊:《三体》是硬科幻,涉及大量真实的科学知识,我们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去找中科院60多位各领域科学家,花了大量时间做考据、学习的工作。我觉得所有的考据学习可能都要带到《三体2》的创作中去。虽然《三体2》涉及大量未来的事件,我们也要用科学观的思路和态度去研讨它未来会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