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娱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 > 正文

《保家卫国》 不少影像来自士兵把守仓库

http://www.eastyule.cn  2020-11-05 10:19:58  来源:新华娱乐    责任编辑: 张杰
  小编导读:10月25日,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郝蕴执导、张涵予担任解说的纪录电影《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以下简称《保家卫国》)在全国上映。影片内容没有局限在抗美援朝2年零9个月的战场上,同时还呈现了这场战争爆发前的国内状况与国际形势
《保家卫国》 不少影像来自士兵把守仓库
《保家卫国》 不少影像来自士兵把守仓库
《保家卫国》 不少影像来自士兵把守仓库
《保家卫国》 不少影像来自士兵把守仓库

  纪录电影《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斗志昂扬。

  No.603

  《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 71分

  观影地点:百老汇影城国瑞城店

  观影人数:15人

  10月25日,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郝蕴执导、张涵予担任解说的纪录电影《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以下简称《保家卫国》)在全国上映。影片内容没有局限在抗美援朝2年零9个月的战场上,同时还呈现了这场战争爆发前的国内状况与国际形势,将众多珍贵的纪实影像资料搬上大银幕。

  郝蕴表示,作为文献纪录片,《保家卫国》将70年前的珍贵影像展现给观众,中美朝韩几方的影像都在片中得到了立体呈现,有很强的历史价值,等到纪念抗美援朝100周年、150周年的时候,这部纪录片还会成为下一代人研究这场战争的宝贵资料。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该片导演郝蕴,听她讲述创作这部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创作

  老兵在接受采访前几天都睡不着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保家卫国》差不多只有4个月的创作时间。郝蕴形容《保家卫国》最初的创作是“连滚带爬过来的”。今年7月初的时候,还没有剧本,采访人物和采访方向也都不清晰。郝蕴想到了一个可行性办法,就是寻找到老的纪录影像,然后再令这些纪录影像都放在哪里保存,是谁拍摄的,胶片是怎么放出来的,放映机是什么样子的等疑问得到解答。这样处理后,胶片库、胶片放映、抗美援朝老摄影师和老摄影机等,构成了这部纪录电影的叙事载体,很多老的影像资料就很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片中有一些对当年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的采访。这些尊敬的老兵年龄基本都在90岁上下,接受采访前几天都睡不着,采访完又很激动,这样导致他们中的几位在后来都没法参加其他摄制场景。

  整部纪录电影差不多90%由老的影像资料构成,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找到需要的资料,让纪录片的内涵和外延如此丰富,也得益于去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郝蕴在拍摄一部纪录片时,已经看了大量资料,从3月份看到6月份,看了大概150部片子,大体知道每个时期有哪些有力量的影像,把片子再调出来,方向性就更明确。

  ●独家

  珍贵的会议资料首次披露

  《保家卫国》中老的影像资料主要来自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仓库。其前身是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共和国的很多珍贵影像资料在那里保存。这个仓库由士兵看守,郝蕴入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多年,都没机会进去,但这次对《保家卫国》剧组开放。

  虽然是讲述抗美援朝的纪录片,但郝蕴不想把内容局限在抗美援朝2年零9个月的历史中。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之前出品过两部《抗美援朝》纪录片,如果只讲战场上的事,针对性很强。郝蕴想把抗美援朝的背景和当时的国内建设、国际形势也拍出来,这就相当于另辟蹊径了。她表示,创作团队在资料库用约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获得了70年前众多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这要得益于百年电影的力量,我们这代人就是这种传承的受益者。

  电影里关于领导人的画面,是郝蕴在查资料当中最难的环节,出兵前后的会议太绝密,没有留下影像。直到查到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虽有很多议题,但其中讲到抗美援朝,于是剧组找到这个片子做了胶转磁,又好不容易找到这个会议的声片,也做了胶转磁。最后把胶片和声片结合起来,将这些抗美援朝的珍贵真实影像首次公开在电影里。

  ●内容

  大量书籍作参考,军史专家把关

  郝蕴为了能在两个月内把片子做出来,没日没夜地看资料,《朝鲜战争》、《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我们的足迹》等都是案头书。并有军史专家郭志刚、国史专家王均伟为电影撰稿,把握方向。

  文献类纪录片的传统创作方式,就是找相关专家撰稿,本子出来后,找解说员把本子录下来,编导再根据录好的解说词去贴画面,几乎不存在编剧的作用。郝蕴想换条路子。因为电影要进院线,她不想做成一部专题片。专家稿子里的内容已经被压缩到成片能容纳的几千字,她和团队查资料、读书获得的信息,丰满着这部片子。郝蕴担负起编剧的职责。她和剪辑老师在现场一边编一边做,片子编完,编剧的工作才完成。

  ●解说

  张涵予声音和历史一样沧桑

  郝蕴曾经在电台做过六七年DJ,对声音特别敏感。她在查阅过去影像资料的时候,会特别留意里面的解说词,然后连着当年的画面和解说词都摘出来,所以,观众在电影院看到的不只是一个黑白画面,还可以听到70年前中国、美国、朝鲜不同国家人的声音,让观众看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老片子。

  但如果一部纪录片,观众听了许多不同语言的解说,有可能会造成一个困扰,郝蕴需要一个新的解说员,他的声音是通贯稳定的,就像是一条横轴,任凭其他历史的声音像波浪线一样在这条横轴上波动,而张涵予的声音就具备这样的特质,“比较沧桑,更贴切50年代的这种黑白的画面”。张涵予的解说词有1万多字,比一般电影里的台词多,他笑言,这一年都没说过这么多话。

  ●画面

  修复讲究“修旧如旧”

  纪录片里大部分是1949年到1953年这5年的影像资料,所以部分胶片有磕裂、划伤,需要进行胶片修复。但它们是纪录片,是70年岁月的钩沉,所以在修复过程中郝蕴要求“修旧如旧”,避免过度修复折损影片。电影采用4∶3的画幅,也是为了贴合当时50年代人的观影习惯。

  在《保家卫国》制作群里,郝蕴导演给大家留言:如何在历史面前保持“客观”,如何在浴血的胶片后心存“敬畏”?她将这个能引起共鸣的创作心态思考题留给了后来的工作者。

上一篇:《战火黎明》盛大开机,战队强力集结,保家卫国热血开战! 下一篇:11月银幕并不“风平浪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