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谈新"天龙八部":我们没法概括每个人的审美观
金庸的武侠剧在内地有过三次大的浪潮。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香港TVB开始大规模拍摄金庸剧,周润发演过令狐冲,刘德华演过杨过,梁朝伟演过韦小宝。1985年,以黄日华和翁美玲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为龙头,香港武侠剧大规模流行于内地。当时,香港是令内地人神往的灯红酒绿之地,香港的武侠功夫片是令内地人翘舌不下的神奇影像。内地观众虽已经过《霍元甲》和《武松》的洗礼,但还是被博大精深的金庸和狂放不羁的古龙所吸引。从省台到市县台到工厂里的闭路电视,靖哥哥和俏黄蓉的爱情,韦小宝和康熙帝的故事,小鱼儿和花无缺的恩怨,四处都在上演。金庸小说和武侠剧,成为了时代的印记,也成了很多人的青春记忆。
十多年后,TVB再次成建制翻拍金庸剧。这一次在内地大火的有三部剧:古天乐和李若彤主演的《神雕侠侣》,黄日华主演的《天龙八部》,以及陈小春主演的《鹿鼎记》。“神雕”主打一个“情”字,“天龙”主打一个“义”字,而韦爵爷主打的当然是一个“混”字。投资仍然不高,制作仍然简陋,武打也失去了最初的魔力,但这一轮金庸剧赶上了最好的档期。说起来,金庸小说虽然80年代就畅销于内地,但内地第一套正版金庸全集直到1994年才由三联书店推出。这套精美图书热销的同时,金庸的文学地位也得到了主流文学界的认可。在金庸流传最广、声名最盛之时,上述三剧从1996年演到1999年,不可能不创造收视奇迹。
金庸剧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浪潮实际上是连着的。在黄日华和陈小春制造的热浪未退时,大胡子制片人张纪中启动了内地版《笑傲江湖》,并一连制作了7部金庸剧。内地版跟港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有了充足的预算和真实的山水。公允地说,由黄健中导演,李亚鹏和许晴主演的《笑傲江湖》,从制作和气象来说是武侠剧的一次飞跃,然而他们遇到了怀旧的观众和开放的网络评判语境。他们既已接受了港版的嬉闹、煽情和草根叙事,便不会再接受第四代导演的严肃、内敛和历史叙事;他们需要出离于现实世界的江湖范儿和武侠味儿,而不是一板一眼的现实延伸和政治寓言。雪上加霜的是,新世纪以来网络勃兴,网民全员转化为剧评人,他们最烦讲道理,而热衷于细节挑刺和趣味解构。于是,《笑傲江湖》成了“瞎熬糨糊”,《射雕英雄传》成了“弱智青年成长记”。直到《天龙八部》上演,张纪中才开始得到观众认可。然而,口碑登顶之时,也是关注滑落之日。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大胡子版金庸剧逐渐远离舆论焦点,武侠剧这一类型也彻底边缘化。金庸剧三次极盛于内地,跟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系。人们开始接受和拥抱通俗文化,把武侠追成了全民热点。说到底,“成人童话”仍然是童话,不可能长久吸引成年人,其超自然武力、小儿女情愫和偶像色彩终归更合年轻人的口味。近年来,于正工作室和华策影视又开始连篇累牍翻拍金庸,瞄准的正是低幼观众。于正版完全不考虑金庸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一律改成“玛丽苏”式的言情故事,配以华美的服饰和艳丽的色彩。华策版走的是性价比路线,阵容上一个大咖带一群新人,制作上能俭省决不铺张,只要能借重金庸的威名,卖得一个中档的价钱便是胜利。目前正在播映的钟汉良版《天龙八部》,正是华策“武侠新世界”投下的第一子。
《天龙八部》珠玉在前。1999年春节期间,全国有18家省级卫视在不同进度地播出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义薄云天的萧峰成为炙手可热的偶像。后果是严重的,这部剧促使管理部门下决心出台了“港剧不上黄金档”的明令。2004年春节期间,内地版《天龙八部》开播,“萧峰”又一次成为最大的赢家,胡军跻身一线红星。网络舆论实现反转,张纪中第一次享受了网民的礼遇,从此不再斥责网络为“厕所”。正在播出的新版《天龙八部》没了前辈的好命,开局便因造型古怪和剧情奇葩而被定性为“天雷八部”,收视率也一路走低。
平心而论,这一版《天龙八部》亮点不多,硬伤不少。叙事上,将原作中的几个重要悬念(马夫人是陷害乔峰主谋,慕容复是野心家加伪君子)拆除,一律改成平铺直叙,失去斗折蛇行、三翻四抖的叙事魅力。制作上,特效粗糙,造型雷人,场面和置景处处透着寒酸。选角上,“北方粗豪汉子”乔峰选了个英俊小生,衣服穿得再破他也不像;世家子弟段誉找了个韩国人,口型永远对不上;“神仙姐姐”是个姿色平平的女子,化妆更是帮了倒忙……
这是一个空前残酷的舆论场:优点不易传播,缺点容易放大。原作的美誉度越高,翻拍者的风险就越大。某种程度上说,新版《天龙八部》已然走进这个雷区。也许,低姿态是唯一能降低期待和赢得善待的途径,然而导演赖水清的回应是“谁不喜欢谁就OUT了”,这就更加激起了批评者的热情。能拯救他们的只有收视率了,可这要等到同期播出的《毛泽东》下档,它以三集连播的姿态回归黄金档,或许还能以数据来抵挡恶评。
原先的电视剧,一半作品写实,一半作品架空,现在整体上已是“架空的艺术”,武侠剧那点儿特色泯然众人。原先的武侠剧是全民宠儿,不惜重金打造,现在基本上成了粉丝游戏,只能小本经营。金庸剧春去春又回,三版《天龙八部》见证了这种沧桑之变。文/本报记者 李星文
对话金庸剧两代主创
三代《天龙》,三种范式的诠释。优劣且不论,可以说,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1997年黄日华版沿袭了香港经典武侠片的套路,可以看出许多向《如来神掌》、邵氏武侠片致敬的地方;2003年胡军版由第五代电影导演周晓文执导,充满了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而正在播出的2013年钟汉良版走清新文艺路线,以个人视角和小儿女情愫入手,秀雅文气,但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作的宏大叙事,这可能是吐槽者众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赖水清 2013年版导演
不要颠覆,但求创新
北青报:您曾说新版《天龙八部》的目标观众是90后,它的确有大量迎合年轻观众的元素,比如邀请偶像明星主演,游戏化、动漫化的情节处理和特效,且放在以低龄观众为主的湖南卫视来播。即便如此,目前的收视和口碑均不理想,您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赖水清:这两天我也在反思,互联网的产生把收看观众打散了,网上点击率《天龙八部》一直都是第一。另外《天龙八部》一天只播了20多分钟,一集的量都不够,观众去收看会有一些障碍,短也是一个问题。
北青报:您曾经说过,现在对经典,包括金庸剧的翻拍越来越多,导演接到项目以后本能的反应就是“怎么能拍的不一样”,因此大家越来越重视视觉上的创新、快感,对武侠精神和人物的灵魂探索越来越少了。
赖水清:金庸的小说有它的高度,我们不要去颠覆,只要在一些能够让我们创新,能够让我们再上一层楼的空间里去发挥。比如以前的节奏没那么快,现在人的节奏比较快,思维比较快,我们根据它的剧情脉络稍微收缩节奏;然后在观众可以看得到的一些地方,比如服装、影像、画面,还有武术的打斗,在这几个点上尽量去下工夫,制造一些创意,这样拍金庸的武侠剧是一个正确的道路。
北青报:近来的几部金庸剧翻拍,普遍把着力点放在情感戏上,这是市场的需求吗?
赖水清:增加戏的可看性,跟以前的版本有些区分,在金庸小说的基础上我们提炼新的东西出来,在整个戏的走向上,在原本的架构里面赋予新意,给观众新鲜的吸引力。
北青报:你最早在1993年拍摄了马景涛版《倚天屠龙记》,后来又陆续拍摄了吴倩莲版《神雕侠侣》和袁咏仪版《笑傲江湖》,2002年又自我翻拍了一部内地版的《倚天屠龙记》,今年又将拍摄《新鹿鼎记》。您个人感觉,贯穿20年的金庸剧创作过程,制片方、电视台的创作初衷和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赖水清:其实变化是没有的。大家都是金庸迷,对金庸的小说很清楚,每次翻拍的时候,我们都是要秉着刚才说的一些精神,不要破坏了金先生原来的线路跟人物的塑造,尽量在他可塑性的空间里加强。 唯一的变化就是剧情节奏不断加快。
北青报:但是我个人感觉,虽然翻拍越来越多,但对经典的敬畏心却越来越少。
赖水清: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但我没有。因为一直很敬重金庸先生,我说金庸跟古龙就是武侠世界里面一刚一柔,就好像太极一样,两位都是宗师,他的作品我一直用很认真、很尊敬的态度去处理。我是非常反对随便去拍他的东西。
北青报:您刚才一直强调尊重原著精髓,你觉得金庸作品的精髓是什么?
赖水清:金庸的东西有非常浓厚的中国人文观念。他在侠义上、在人情上、在道义上的东西强调得很浓烈,他的文献水平、知识的丰富度,他对武功的描述、对医学上的认知都是非常经典的,这些东西是我们该好好去保存、去发扬光大的一个精神。
北青报:您认为金庸作品中这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在当今的创作环境下是否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比如购片方或者投资方觉得现在年轻观众喜欢如何如何,要求你一定要把这样的元素加进去?
赖水清:这个只能在有些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加进去。我不会因为要加进去破坏了原有的精髓,把它颠覆得很过分,我是不会这样做。比如我们在语言上就很生活化了,除了有一些专用的名词跟一些武林风格之外,很多时候在语言上我们都是走向现代的一种讲话方法。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压力很大,这些都是现代词,我们有一些这样的词恰当地放进去,不会伤戏。这个做法我们在那么长久的创作里面一直都在做,从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我们多多少少都把当时一些流行的东西、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恰当地在戏里面呈现。
北青报:当时选择钟汉良出演乔峰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因为他有很多粉丝,在电视台购片方很有卖点吗?如果说胡军的形象有一种天然的家国使命感,钟汉良在这方面就弱了很多。
赖水清:第一代乔峰是梁家仁,就是一个老粗。后来有黄日华那一版本,把他柔情的一面、细腻的东西突出了。到了胡军那一版又走了硬汉粗狂的方向。这个角色我觉得不能光是豪迈刚烈就可以,如果这样的话,跟阿珠和阿紫的情感又破坏掉了。所以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解读,当他刚烈的时候你就想到这是梁家仁、胡军版本;但是当你看到他跟阿珠的情感,你也可以想到钟汉良和王叶华的版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观,有自己的一种解读方法。当我们拍成电视剧的时候,我们没办法全面概括,百分之百准确。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张纪中 2003年版制片人
我想强调史诗感,虽然它是武侠剧
北青报: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任何一部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上映,都会被书迷狂骂“糟蹋金庸”。您当年主持翻拍的一系列金庸剧也差点被口水淹死。不过现在网友们都说:看了正在播的这一版,想起于正的好;看了于正的版本,更觉得张纪中的好,反而成了大家怀念的对象了。您觉得意外吗?
张纪中: 有的人问我,你觉得你跟他们比怎么样?我说这个好比吗?不要比了吧,没有什么可比性。金庸先生的作品不只是男女关系,如果我们只是拍他的男女关系,那是纯粹的言情小说。他写的这种新武侠小说是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我觉得在他这里面都体现出来。令狐冲也好,乔峰也好,杨过也好,红花会也好,他们都在诠释一种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精神是武侠剧在今天仍然有生命力的真正原因,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类型剧。 但是现在他们那样的东西收视率还不错,收视这个魔就会带来这些东西。
北青报:当年以总制片人身份主持拍摄《天龙八部》等一系列金庸剧,您和团队当时创作的心态和追求是什么样的?
张纪中:我们大陆拍摄武侠剧,其实也是向香港过去的武侠片学习的过程。香港在当年那个时代,拍摄条件、理念和我们非常不同。我是比较想强调史诗感,虽然它是武侠剧。
原来我有这样一个想法,想先拍尝试一下,后来逐渐做下去。我一共拍了他七部武侠剧,现在准备拍第八部。我希望形成一个大陆版或者说张纪中武侠剧的风格:大气磅礴、凸显英雄主义情怀、凸显人文血性。
比如《神雕侠侣》我们把它定位成一个极致浪漫的武侠片,但唯美也不失大气魄,襄阳大战照样是气势非常之大,那么多人攻城,我们用的航拍。再者说,全国最好的山水都被我们用过了,这是目前他们比较难做到的,基本上搭了一个景就把它都拍完了,不行就做个电脑。我们那个时候都是真山真水,虽然也有电脑制作,但电脑只是一种辅助。像现在那个《笑傲江湖》攻打黑木崖,我正好看了一下,一看只有八个人去攻打东方不败。这个对于我来说都是个笑话。
北青报:您说的是于正那一版?
张纪中:对啊。他拍的这个剧搞一些猎奇的东西,实际上这么搞来搞去,把武侠片搞坏掉了。
北青报:听说您正在筹拍第八部金庸剧《侠客行》?
张纪中:《侠客行》是一个寓言性的故事,这类故事其实很难拍,我认为还是要秉承以往的大气感,不能说他们拍成这样,我就要追随他们。我觉得历史、时间会告诉我们哪一个更有价值。
北青报:演员选择也是个很大问题。目前这版,除了钟汉良的粉丝全盘支持,其他争议很大。印象当中,您当年选择李亚鹏演令狐冲,胡军演乔峰等等,几乎每一部也都会为选角招来骂声,当时您的理由是什么?
张纪中:选李亚鹏是因为我不太喜欢搞一个油头粉面的令狐冲,但是香港那边好像都是特别调皮捣蛋、油腔滑调的,好像那才是令狐冲。选胡军是因为我的《笑傲江湖》换演员,一个星期好多演员都想来演令狐冲,后来我选了李亚鹏,胡军当时也来了,跟我坐在那儿聊天,我就感觉胡军身上的男人气息让我极其深刻。我就跟他说,如果我有合适的戏,希望你能来。后边我们聊天,他说“我以为你忽悠我呢”。所以当我接受了《天龙八部》那个任务,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他,乔峰再多一个人的人选都没有做。这个戏拍完以后,就成了他的代表作了。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相关新闻
- (2014-01-02)《新天龙八部》频遭"口水" 金庸出山监督重剪
- (2014-01-03)把新《天龙八部》出奇当雷剧是误读
- (2014-01-06)新《天龙八部》虐恋升温 贾青与钟汉良生死相依
- (2014-01-08)“天龙八部”假日版将3集连播 争议片段被剪
- (2014-01-08)新《天龙八部》遭遇收视高开低走尴尬